|
任教香港大学 李成供图 |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 余东晖)去年7月,美国知名华裔学者李成离开布鲁金斯学会,到香港大学创办新智库的消息传出,在中美外交学者圈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他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谈旅美38年后来到香港的原因时说了一句,对美国整体对华裔氛围“感到不舒服”,令许多华人学者感同身受。一年多过去了,李成的新事业创建得怎样?在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之时,他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有何展望?中评社驻美记者余东晖最近在香港对李成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独家专访。
现任“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的李成谈到离美赴港的初衷时表示,与他38年前初来美国、17年前进入美国顶级智库时相比,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美国从当年的自信开放包容,变成今天对失去领导地位的担惊受怕,华盛顿充满了对中国非理性、非建设性的责难,华人学者身份在美国也从正资产变成了负资产。在此大环境下,尽管担任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10年的李成并没有遭遇个人挫折,但他觉得在美国已难有大的作为。正在此时,香港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支持他在港大创办一家智库。香港靠近内地又更具开放包容性的独特优势,吸引了李成。他于去年7月赴港,12月创建了“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一年多时间,已经形成80人的全球研究学者网络,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论坛对话,也开展了很多民间和“1.5轨道”交流活动。
李成表示,这一年多最大的收获是,与中国内地学者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访问了中国内地许多省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由此对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身居香港,李成自然也会思考由乱及治的香港未来的出路。他强调,香港既然实现了稳定,就应当有更大的信心保持开放,继续发挥其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在促进中美关系和东西方关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他说:“我对香港是有信心的。如果没有信心,我也不会来。”
长期观察和研究中美关系,李成认为,中美关系恶化,乃至“未来十年或十几年都很难好转”,可归因于世界上的四个趋势:逆全球化、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以及最严重的两极化--把世界定义为“民主与威权之争”,狭隘地、太过意识形态化地看待问题。其根源还在于,美国对失去优势和领导地位感到恐惧;美国人宗教化的非黑即白的两元视角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他认为,美国两党对中国强硬有共识,要找共同的外部敌人也是事实。但如果认为两党有共识要转移美国的国内问题,要跟中国开战那就言过其实了。目前美国国内的撕裂已经很难转嫁为外部危机,靠对外战争来化解党派敌视与内部冲突不但不会凝聚美国社会,只会更撕裂美国社会。大多数美国有识之士对此是很谨慎的,尽管目前想把形势推向美中对抗冲突的人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