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视频截图) |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张爽)北京大学国发院3月15日举办中国经济观察第60期:两会解读与中国经济前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位5.5%左右。参与本次论坛的经济学家对此持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中国在2035年之前,每年应该还有8%的增长潜力,5.5%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也有观点认为,5.5%是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认为,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大的大局,是最大的政治。我国现在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如果经济体量越大,并且服务业占比越高,国内循环的比重就越大;经济体量要变大、服务业占比要提高,就要提高收入水平;而提高收入水平,就需要经济增长。
林毅夫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是基础。如果把204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定为目标——也就是韩国2002年跟美国的差距,就必须有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现在人均gdp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只有美国的20%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驾驭变局?林毅夫认为,只有中国的人均GDP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达到美国的50%时,美国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那时美国也没有手段卡中国的脖子,而且还需要中国市场维持就业。
林毅夫表示,中国在2035年之前,每年应该还有8%的增长潜力。但增长潜力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在实际的发展中必须考虑国内国际种种方面的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比我预期的低,是5.5%,但这个目标是实事求是的。今年俄乌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矿产资源猛涨,再加上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在国际金融方面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
林毅夫指出,也许努力一些,今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超过5.5%,接近6%。
北大国发院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认为5.5%是具有挑战性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角度看,尽管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但是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疫情两年的收入增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次,疫情期间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