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国民党现任主席江启臣 |
中评社╱题: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迷思与正道 作者:黄清贤(台湾),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台籍副教授、国台办南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研究员
“九二共识”是将两岸问题视为“内部矛盾”,才有机会处理与解决;唯有正确认知“九二共识”,宣传“九二共识”对台湾的“和平与发展”价值,国民党才有可能东山再起,台湾安全与人民发展才有可能确保。事实上,国民党要走出被民进党拨弄的两岸“敌我矛盾”迷思,回归顶多只是“内部矛盾”的两岸关系,进而要从“求同存异”推进到“求同化异”,则国民党不但可重拾在台湾的执政权,更可在中美竞争氛围下,造福两岸芸芸众生,共享荣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日前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中国大陆是台湾面临的主要威胁,“一国两制”在台湾没有任何市场。虽然他后来说报导太精简,没有完整表达他的意思;但当他事后再完整表达时,不但没否认大陆是台湾的威胁,而且强调“九二共识”是求同存异的代名词,“九二共识”不被接受是因为中华民国被打压,北京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这段话在当今台湾是符合选举语言的政治正确,甚至民主进步党也会同意;因为大陆是台湾主要威胁的说法,就是民进党做错事仍然振振有词的藉口。例如贸然进口危害普罗大众健康的莱克多巴胺美国猪肉,就是因台湾为了维护主权,对抗大陆的威胁,所以台湾人要牺牲健康以维持生存;纵使进口瘦肉精美猪依旧无法签署台美贸易协定,还被美国嫌开放进口得不够,这些都无怨无悔。
再者,“九二共识”等于求同存异,要接受“九二共识”就要接受中华民国,则更是落入民进党将两岸视为“国与国”关系的泥淖,忽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定位。因为在两岸一中的定位下,就没有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与国”问题,所以求同存异是求“一个中国”之同、存“各自表述”之异;否则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不但走向“两岸政策”,更可能会走到“中国政策”,失去原有的两岸关系议题优势。
至于“一国两制”在台湾的重点不在于有没有市场,而是在于台湾与大陆的未来关系要怎么走。民进党用“台独党纲”告诉人民说台湾的未来是什么,但台独不但连美国都不愿意背书,而且显而易见的将台湾带进非和平的灾难;相对的,国民党却无法告诉人民说两岸关系的未来是什么,甚至愈走愈往民进党路线靠拢,人民又如何寄望国民党带来和平稳定的未来呢?
因此本文希望针对国民党近年来的两岸关系迷思,反思国民党应该如何走向正道。事实上,国民党要走出被民进党拨弄的两岸“敌我矛盾”迷思,回归顶多只是“内部矛盾”的两岸关系,进而要从“求同存异”推进到“求同化异”,则国民党不但可重拾在台湾的执政权,更可在中美竞争氛围下,造福两岸芸芸众生,共享荣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国民党近年来的迷思
回顾国民党改革委员会在2020年6月19日公布两岸论述组决议案,不意外的将“九二共识”置之“历史”高阁,忽略“九二共识”对两岸、台湾、国民党的当代“价值”;落入民进党的国与国“敌我矛盾”思维,强调没有中华民国的主权国家事实,就没有“九二共识”。
这种思维无异于民进党偷梁换柱的“中华民国台湾”,也就是陷入了民进党两岸困境的“安全与对抗”思维。殊不知“九二共识”是将两岸问题视为“内部矛盾”,才有机会处理与解决;唯有正确认知“九二共识”,宣传“九二共识”对台湾的“和平与发展”价值,国民党才有可能东山再起,台湾安全与人民发展才有可能确保。
2018年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夺得连自己都不敢置信的佳绩,县市长席次从6席回复到2014年的15席,当选议员总数也以394席凌驾民进党的238席,当时没人否定“九二共识”的价值、批判“九二共识”的不是,甚至还认为由于国民党有“九二共识”,使人民相信国民党有能力为台湾带来稳定与繁荣,取代治理无能与冲撞两岸的民进党,让国民党谷底翻身。
可是到了2020年的总统立委大选,国民党的选战成绩不但未如“花车效应”的继续开红盘,反而又跌落谷底。党内批判声不断,党中央的检讨报告洋洋洒洒罗列七大点,包括讨厌民进党终不敌亡国感、两岸论述未能掌握话语权、恶质网军带领风向、选战策略选择失误、党内矛盾不团结、不分区名单未能符合外界期待、党不受青年选民青睐。
两岸论述基础的“九二共识”更成为众矢之的,党内不但有许多人大加挞伐其不是,甚至想要将其去之而后快,党中央与两岸论述组成员又不乏对于“九二共识”误解或否定的意见。但从实务上来看,党内团结、组织形象、候选人特质、选战策略、舆论垄断等问题,才是国民党2020年败选的表面直接原因。
不过若深究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论述确实是国民党败选的实质关键;因为失去正确的两岸定位,无力也不愿说明“九二共识”价值,无法展现国民党有能力执政、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所以国民党会不敌亡国感、网军能带起风向、选战策略错误、党内无法团结、青年更不会喜欢国民党。
二、全代会上的喜忧参半
到了2020年9月6日的国民党全代会,“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被提出以延续两岸互动。相对于改革委员会在6月中旬建议将“九二共识”束之历史高阁,这种说法算是悬崖勒马,找回自己两岸关系强项的契机。但同时也要警惕,是否会因为过度强调两岸关系的“中华民国主权”与“一中各表”,类似于民进党以中华民国的“形式”,包装台湾共和国的“实质”,而将至多是“内部矛盾”的两岸关系,异化为“敌我矛盾”的国与国关系。
从国民党全代会的两岸论述八大主张观之,首先提到了“中华民国宪法提供两岸往来的法律基础,是稳定两岸关系的盘石”;换言之,如果真的可以认知到中华民国宪法的第四条、增修条文前言、增修条文第十一条是“一个中国”本质,则中华民国宪法确实能够稳定两岸关系。
同样的,在第三项主张提到的“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应用以延续两岸互动,并以此寻求互动方式与时俱进”,若也能强调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本质,则基于该宪法的“九二共识”就可以延续两岸互动,而且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当然可以与时俱进地创新互动模式。
但不可讳言,两岸论述从前言到八大主张,都一再突出“中华民国主权”。对于与外国交往,当然要坚守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就像美国要求台湾进口有瘦肉精的猪肉与内脏、有狂牛症风险的成年牛肉,或是日本要求台湾进口有核灾污染疑虑的食品时,台湾当然要挺直腰杆,向外国人坚持中华民国对外独立性的主权,勇敢地捍卫台湾人民的健康利益。
可是在两岸关系中一直强调中华民国主权,仿佛要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等;这种逻辑不但违反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本质,而且落入了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思维,将同一个中国的“内部”矛盾关系,异化为国与国的“外部”敌我关系。
这种偏差的逻辑,也显现在八大主张的第三项前段所言,“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于中华民国宪法,也是两岸求同存异的成功经验。事实上,在中华民国宪法绝对没有“一中各表”,除了“一个中国”本质外,顶多只有增修条文第十一条的“一国两区”,宪法本文与增修条文根本找不到“各表”。
如果无法明确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本质,而是将“中华民国主权”与“一中各表”连结,则就会与民进党的“中华民国台湾”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此的偏差思维,如何奢求国民党能取代民进党,成为两岸关系维持现状的稳定力量?
三、回归九二共识的正道
国民党要如何走回正道,其实只要回归“九二共识”,两岸当前的一切困境都能迎刃而解,国民党就能重拾两岸议题的优势。至于有人误以为“九二共识”太旧,应该改用现在的“二一共识”;这正是对两岸关系的不瞭解,“九二共识”的名词固然重要,内涵更是重中之重。
“九二共识”是什么?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1992年10月在香港会谈时,针对“一个中国”,海基会提出的第八个表述方案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协会在1992年11月回复海基会,告知“一个中国”议题的口头表述要点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接着,两岸就搁置政治性争议,继续事务性议题的协商并签署协议。
因此,“九二共识”的共同词,包括谋求“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不同的是台湾强调“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亦即“一中各表”;大陆则表示“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也就是“一中不表”。达到的后续成果就是两岸务实的协商,签署协议解决两岸事务性问题。
进而言之,“九二共识”是搁置两岸“安全与对抗”的“敌我矛盾”,甚至以“九二共识”四个字取代“国家统一”或“一个中国”的字眼;这就是务实地将两岸问题以“内部矛盾”处理与解决,让台湾乃至于两岸可以“和平与发展”,这不但是1992年以来的国民党可以稳定两岸、获得执政的历史法宝,更是2020年后的国民党想要赢过民进党,重新执政,真正能维护台湾安全、造福人民发展的当代要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