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中评社香港6月7日电(记者 段晓鲁)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在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总体发展良好,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为双边经济发展带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新冠病毒、未来经济合作模式的转换及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方面,有着不少挑战与机遇。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接受了中评社的专访,就未来中日经济模式转型及疫情下中日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总体来说,倪月菊认为,未来中日经济合作更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高科技领域和“第三方”市场合作,而在疫情下中日两国应在RCEP框架下,加强合作,联合应对突发事件可能给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冲击,亦应加强在医药领域的合作,对全球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全日本经济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副会长。1988年始在渖阳财经学院任教,从事经济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博士学位。学术论文有“21世纪的中日经贸关系”,《中国远洋航务》、“国际贸易形式回顾”,《2003-2004年: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世界贸易发展综述”,《世界经济年鉴》等。
中评社:您对岸田文雄推出的新资本主义政策有什么看法?您认为,这与安倍经济学有何不同?
倪月菊:无论是岸田的“新资本主义”还是安倍经济学,均以实现经济增长为终极目标,从这点上看,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有很大的差别。“新资本主义”主张通过“分配的良性循环”促进增长,具体手段就是通过加大对“人”的投资,提升消费能力,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有人称岸田的“新资本主义”为“令和收入倍增计划”。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则是希望通过打财政、金融和结构改革的“组合拳”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岸田的“新资本主义”政策的具体实施方针还没有公布,对其具体的实施效果和前景评价为时过早。但从基本发展思路看,似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必须注意的是,当今的日本与当年的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6-70年代的日本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大、劳动力充沛;当今的日本在经历了长期的泡沫经济后经济增长一直低迷,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如果仍然按当年的药方抓药能够治日本的顽疾吗?这是令人存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