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百姓生活品质实现全方位提升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8:53:02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过去的70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70年,更是中国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让“住有所居”,人民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让“病有所医”,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正在慢慢织就;让“老有所养”,各项养老保障措施正在逐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点点滴滴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且正在不断延续。

  “独栋小楼房”成了乡村“标配”

  曾经四口人挤在一个房间的朱胖波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住到如此宽敞和舒适的屋子里:一栋二层小楼房,今年新建的四间平房——40多平方米的客厅用于存放杂物,同等面积的厨房安装有一个大灶和两个排风扇。

  69岁的朱胖波家住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童市镇翠阳村,在这个并不十分富裕的小山村,独门独院的小楼房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曾经,这里的人大多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中,不仅屋顶经常漏雨,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朱胖波正是这一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他告诉记者,就在两年前,其所在小组的10多个贫困家庭均在危房改造项目中受益。“现在的政策好,没有钱政府出钱给你建新房”,朱胖波指着远处的几栋二层小楼房说。

  据他介绍,该村所在的平江县自2013年7月开始,启动全省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工程,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补助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划分。朱胖波所在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据个人意愿,按“5人以上户,正屋面积1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为二层建筑,且保证三年内不再加高的,每户补贴1万元”政策实行补助。

  该村的黄姓四兄弟就属于政策支持的重点对象,他们原来的房子为砖木结构,墙体多处开裂,无法居住,如今依靠政策,总共花了3000元便住进了60平方米的新房。“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四兄弟之一的黄佛生说。该村的陈少林没有个人宅基地,但他依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同样只花了3000元就住进了县城的安置小区。

  平江县这个湖南省山区大县,在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并依靠农村危房补助政策,实现了“家家安居”和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而这样的故事正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断发生。

  从“不敢看病”到“看病能报销”

  “以前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现在有了新农合,看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去医院看病心里就踏实多了。”自12年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甘肃省庄浪县岳堡乡78岁的陈岁兰就拥有了“看病报销”的权利,而这曾经是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7年,庄浪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岳堡乡成为试点之一。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农民人均每年自愿缴纳10元,其中8元用于建立家庭门诊账户;另外的2元,加上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共80元的配套补助,组成大病统筹基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