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现场:表决前夜 港人撑政改呼声高
http://www.CRNTT.com   2015-06-18 00:25:03


立法会外现场,泛民一边(左)与建制派一边(中评社 黄博宁摄)
 
  首先,关乎《基本法》的实践。基本法1990年4月4日颁布,至今已经25周年,根据基本法45条以及附件一、2010年政改方案决定以及去年的831决定,有了如今的表决蓝本。实践了25年,香港才第一次有机会通过第一阶段“提委会”确定候选人以及第二阶段“一人一票”投票的机会选特首。对于“提委会”的存在及构成,固然坊间一直存在争议,可如果试都不试一下,就断定方法并不适用,又如何符合逻辑和道理?

  其次,关乎港人的愿望。去年817游行签名人数达到150万、近20万人上街,第二次“还路于民,恢复秩序,维护法治”签名人数达到183万,民调支持政改方案通过的比例一直在5成以上,有些数据甚至达到6到7成。以香港沉默的大多数、以及传统的商业社会而言,这样的民意是不可忽视的。尽管有其他的声音,但谁占据主流,不难判断。

  再次,关于民主的实践。西方民主公平正义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与东方对权威秩序稳定的尊重,是否可以融合,和谐共存,一直是难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管制区域内实行普选,是历史赋予了香港的机遇,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有500万合资格的选民,以普选的方式,选出行政长官。如今,这一决定权握在70位有投票权的立法会议员上。

  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曾在今年两会上用“时也机也”形容2017普选,同时表示政改拉倒不等于重头再来。北大法学院院长饶戈平受访时曾表示,如果此次政改方案不通过,831决定也仍然有效,即使政改重启,也需要在现行规定之下进行。18年的特区实践、25年的基本法,以及百年民主价值观,立法会议员的每一票有多重,真得需要掂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