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东风快递”,大国安全战略基石
http://www.CRNTT.com   2019-09-19 18:17:42


 
  近年来,火箭军所有常规导弹旅在开展架架排序、营营对抗、旅旅对抗的基础上,都经历过多轮红蓝对抗演练,高手与高手过招,强者与强者对弈,战场“磨刀石”反覆淬炼锋芒毕露的“倚天剑”,演兵场上呈现出崭新的图景——蓝军逼真构设出“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飞机、地面有敌特、电磁有干扰、战场有沾染、道桥有损坏、阵地有损伤、装备有故障、人员有减员”的战场环境,把距离遥远的“敌人”拉近了,作战方案中的“敌情”真实呈现,让红军部队处处受阻、吃尽苦头。

  某导弹旅进场驻训50多天,蓝军重点实施空中与特种侦察、电子监测与干扰、远程精确打击等5类144个对抗行动,设置中止发射、兵力重组等3类195个导调课目,官兵在演练中梳理形成作战数据统计、案例汇编、任务绩效表等5项成果,红蓝双方在博弈拼杀中砥砺大国剑锋。

  这支形神兼备的信息化蓝军,从小到大、由弱及强,让部队在与强敌交手中探寻破敌之策,练就胜战之法。随着一场场对抗演练不断升级,尝尽了苦头的红军也在历练中不断成熟,克敌制胜的应对招法越来越多。

  科技创新擦亮“大国剑锋”

  前不久,某旅官兵驾驭着数十吨重的导弹战车,在深山中快速转进。这种长达数十米的“巨无霸”,行进途中最怕遇到急弯直角,可他们却畅行无阻。原来,该旅已经拥有20多项革新成果的一级军士长夏建陆,牵头研发出的“公路运输车移位器”破解了难题。

  无独有偶,某旅曾经因为训练弹数量不足,碰到大项任务就出现“有人训练、有人观战”的窘况。工程师廖飞鹏带着技术骨干,把床铺搬到装备库房,一次次测量计算,一回回推理论证,历时半年多终于研发出“某型仿真训练弹”和“瞄准适配器”,不仅实现了操作训练全部功能,还对远程控制、参数运算等进行了设计优化,为该旅探索整营突击、整旅突击的新训法战法奠定了扎实基础,成果被上级全面推广。

  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火箭军作为一支高科技部队,提高战斗力,动力在创新,出路在创新,他们既有科研团队的创新攻关,也有普通官兵的群众性创新,但始终把演兵场作为检验科研创新成果的“考卷”,坚持“创新行不行、战场说了算”,催生出成百上千项沾满泥土味、冒着硝烟味的科研成果,“科研为战”助推大国长剑浴火飞天。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纸壳作面板、草绳当电缆”的原始模拟,到如今研发出具有模拟操作、故障诊断、信息判读、训练考核等多种功能的信息化仿真装备,大到精密高端的武器装备,小到简单实用的训练器材,人人想创新、时时讲创新、处处有创新蔚然成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