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据新京报报道,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415票支持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草案。
该草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在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施加影响,“把中国重新归类为高收入、中高收入或者发达国家,而不再视其为发展中国家”。法案宣称,要确保“中国不会因发展中国家地位而在组织内获得优惠待遇及援助”。
该法案由共和党众议员金映玉和民主党众议员杰里·康纳利共同提出。金映玉在发言时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18.6%,仅次于美国。美国被视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应如此。
说起来,近年来美国政府、国会已经不止一次放风要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他们如此关心中国的发展,自然不是要“颁奖状”。
相关议题美国已操弄了近4年
早在2019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曾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过提案,要求世贸组织在90天内修改由各国自行决定自己是否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规则。
特朗普声称,有数十个国家滥用了这个规则,让美国吃了亏。他特别把中国拿出来说事,说中国不应被列为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2022年9月,美国参议院在批准气候条约《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案时,参议员丹·沙利文和迈克·李又把“终止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作为附加提案提了出来。
不过,这次找的不是世贸组织,而是联合国。提案要求美国国务院向联合国施加压力,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参议院全票通过了这个附加提案。<nextpage>
就在上周,美国参议院的共和党参议员米特·罗姆尼和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范·霍伦故伎重演,又一次提出了“终止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法案”。
所以,这次美国众议院一边倒通过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草案,算不上新鲜事,只是近4年来一直在唱的老调。
“发展中”还是“发达”该由谁定义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应该由谁定义?
国际贸易的惯例是由各个国家自己来定义。这是为了扩大全球贸易网络,实际上是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规则。
当然,“发展中”还是“发达”也有一些粗放的量化指标。世界银行把人均GDP和人均国民收入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标准测算,当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2696美元时,可以算是高收入国家。
2021年,中国人均GDP约1.25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也只排在第60位;人均国民收入约为1.24万美元,也只是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的下限。
更重要的是,只看GDP和收入指标显然有失偏颇——许多资源型国家这两项指标都很高,但显然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
此外,中国长期存在的地区发展差异、收入分配落差等问题都还亟待化解。人均数值对于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意义幷不大。<nextpage>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制订的标准更合理一些。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为三项基础变量,计算人类发展指数。满分为1,综合指标0.8以上的为发达国家。
202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68,排第79名。由此可见,我们仍是追赶者,只是上升较快。
通常,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被认为是认定“发展中”还是“发达”的权威机构。自196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成立以来,只有一个国家被宣布由发展中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就是韩国。这也首先是韩国自己决定的。
不止是为了削弱中国的贸易优势
其实,在2020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已经将中国内地和香港等排除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名单之外。
这与2019年4月以来日本、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取消对华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的性质不尽相同。
对华普惠制待遇,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给予的单向优惠关税待遇制度,可以由给予国单方面决定给不给,也只集中在贸易领域。
而美国国会搞的这一套,目的绝非要削弱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这么简单。
从国际政治上讲,中国一直强调“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一员”,美国政客试图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是想破坏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全方位合作。近期以来,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已引发一些美国政客的强烈不安。<nextpage>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中国在许多议题上始终与发展中国家站在同一立场上,为发展中国家代言。
最近的例子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上,在以中国和77国集团的团结合作之下,发达国家作出罕见让步,首次就气候赔偿达成协议,成立了“损失与损害基金”。
假如中国被列为发达国家行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上的博弈,势必失衡,让全球治理向“基于美国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方向发展。
因此,可以说,美国非要让中国当发达国家,其实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新延伸。
虽然草案生效最终还需要拜登批准,但无论拜登批不批准,对其暗藏的这种战略目的都应有所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