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拆解美国通胀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22-02-07 19:03:45


  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据大公报报道,近日一篇《李扬:不要轻蔑地评论美国货币当局及其货币政策》被热传。确实,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肯定不比美国的专家学者更透彻了解美国经济,包括笔者在内。但通过研究美国经济数据和中美货币创造的比较,也能对美国金融了解更深入一点。以下是依据笔者粗浅的研究心得,列举我们可能存在的误判。

  在2008年之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还是比较缓慢,如从1974年年初至2008年8月,三十四年间扩张幅度只有九倍左右,但从2008年9月起,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采取QE(量宽)政策,至2014年末,短短五年扩张了3.5倍左右,但同期五年间美国的CPI(消费物价指数)累计只上涨10%。

  为何美联储为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大放水举措没有引发通胀呢?这是因为美联储大放水缺乏乘数效应。美联储的总资产规模从08年8月末(雷曼倒闭前夜)的约0.9万亿美元,急剧膨胀至2015年末的4.5万亿美元。而相对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高达400%的扩张,美国的M2(货币供应量)同期仅增长了60%。

  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远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乏力,同期增幅仅20%多(大致是年均增幅3%)。显然,在经济面临诸多困境之际,美国的商业银行作为极其谨慎:另一个或许更有意义的数据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增幅竟然是760%。

  中国媒体通常过度渲染美联储的扩表规模,让大家以为美国已经大水漫灌,高通胀是必然结果。美联储之所以缺乏号召力,是由于美国经济体制决定的,即美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企业主的行为都自身利益导向,故其行为往往是顺周期的;而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接受监管部门的指导,其行为往往是逆周期的。事实上,中国每年的货币增量及存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存量)都远超美国。中国的M2存量几乎等于美国加欧盟之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