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南翼越过第聂伯河,南线还可以陆海并进,用克里米亚出发、对敖德萨的两栖攻击加速推进(图源:CSIS) |
在时间上,主要看俄军准备和乌军抵抗情况,到达第聂伯河一线要在3天到一星期内结束,需时更长就失败了。是在“摆平”战线后方的城市后再继续推进?还是放弃巷战中纠缠、继续高速推进直到乌克兰西部边境?这些战略都各有优缺点,主要看俄军的兵力资源和作战决策了。
西方舆论使劲鼓噪俄军将在1、2月大地封冻的时候进攻,避免3月后解冻、翻浆导致机械化装备行动困难。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当前俄军的部署是对较早时间乌军对东乌部署而做出的反制,已经到位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俄军要行动,1、2月都晚了,现在大地已经封冻一个月了,越晚开始行动,越接近翻浆,行动时间的窗口越小。反过来,进入5、6月后,翻浆期已过,夏季不仅乾燥,日间时间也延长,更加有利于行动。卫国战争中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夏季开始的。德军是因为红军坚决抵抗,行动才拖延到严冬,越拖越被动,导致最后失败。
俄军在二战后就没有组织过10万人以上的战役行动,指挥经验局限于大型演习。不过乌军指挥经验更加缺乏。俄军的后勤严重依赖铁路,出境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是一个疑问。不过在乌克兰到底算出境作战还是境内作战,还不大好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发展严重停滞,俄军对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后勤网络硬件、软件的理解现在依然大体管用,要说境内作战也没错。
士气是另一个充满不定性的问题。一方面,乌军算是保家卫国,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血缘关系使得这带上内战的色彩,打起来是更狠还是更怵,就不好说了。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军对苏军体系的保存最为完整,又在格鲁吉亚、叙利亚作战中积累了有用的经验。乌军不仅只保存了苏军的碎片,大量军内人才回到俄罗斯,颜色革命后进一步换血,“门外弟子打掌门师傅”到底是心理激励还是心理障碍也不好说,乌军在东乌作战的屡次失利也有类似的作用。在东乌作战中,乌克兰正规军的表现不及私募民族主义武装。如果打成巷战,民族主义武装还能继续发挥作用,但在大规模野战中,好勇斗狠的私募武装是顶不住正规军的钢铁洪流的。
美国和北约为乌克兰军队提供的训练难说有多少作用。历史上,还没有过美国和北约训练出一支真能打仗的军队的先例,从解放战争开始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