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煲汤论”强调各元素的集约、可获得,湾区九城市各有所长,在形成创新生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发达,可以利用私募基金、公募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手段为创新提供资本支持;香港还有多所世界顶尖的大学,可以为湾区提供智力支持;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深交所则可以为大湾区提供内地的资本支持;广州的人文底蕴深厚,可以提供文化、艺术的支持;湾区的其他城市,比如东莞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提供生产支持。
可以畅想一下未来一个湾区创业者一天的生活:早上从深圳过关来到香港,在香港与风险投资人见面,下午去东莞的工厂查看样品的生产情况,并寄给香港的投资人,拿到投资后在湾区建厂投产。这其中的每一环都需要城市间的高度融合,比如便利、快速的通关、资本的自由流动、货物的寄运,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障碍,都会阻碍创新链条的打造和创新生态的营造。
上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并非仅是设想,而是在前湾区时代就有过成功实践。香港科技大学的内地毕业生汪滔在深圳创办了制造无人机的公司大疆。凭借在香港学到的机器人知识和深圳的产业链优势,大疆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成为少数在一个新兴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
大疆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尚未成型时自然生长出来的,充分证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基础足够好。其实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级战略,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发展与资源的矛盾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解决;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也需要一个领头羊。因此,无论对区域还是对国家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尽早实现互联互通,煲出一锅锅创新的好汤,都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