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更换牌匾花多少钱?
区划调整的类型有很多,市一级的吞并并不常见,区县调整则要频繁得多,如1997年撤县改市叫停后,县改区变得流行。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们有不同的功能,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比如成都代管简阳,合肥拆分巢湖,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济南吞并莱芜,都有强省会的因素在内。县域经济发的江苏,诞生了诸多百强县;但在广东,经济强县都变成了区。
类似的区划调整,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扩张,也有助于打通市场壁垒,但不管是哪一层级,都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除了前面提到的指标拉低、产业整合的代价外,贫困人口的兜底责任也是一种,另外还有一些更加显性的成本。
最直接的是人口安置。南周《莱芜,一个地级市的告别》提到,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原莱芜市干部将近万人,他们的转移安置需要时间,也需要金钱。
区划调整后,随着行政机关驻地迁移、登记变更,原来的各职能部门印章、牌匾都需要更换。这个成本有多大呢?此前有媒体曾就地方更名问题做过调查:
往低里算,假设一枚章是200元,光2000枚章就得40万元。上百枚钢印、牌匾也要花将近30万元。
根据其结论,仅县级政府和县村两级机构章、印、匾的更换就需要70万元左右。如果是涉及到市一级的层面,那替换的成本无疑要高更多。
而且像济南的财政自给率超过80%,要远远高于莱芜(不到70%),吞并莱芜,意味着也得承接其债务负担。
这些显性的成本,在区划调整带来的收益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得看到对当地市民造成的不便,包括涉及到市场主体登记变更的问题,类似隐形成本同样是一种代价。
03 提升首位度是手段不是目标
既然类似成都代管简阳、济南吞并莱芜,都有做大省会的初衷,随着省会的空间拓展,资源调度能力加强,在经济层面,它所担负的辐射和带动责任也更大。
站在内部看,简阳、莱芜等地在融入省会后,当地人将完成户籍的转换,他们将享有省会市民的公共服务待遇和福利。
涉及到交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由于发展水平的差距,区划调整所涉及的两地福利供给水平相差很大。公共服务均等化地覆盖到新晋市民身上,支出其实并不小。
以深汕合作区为例,它的总面积是468.3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7.1万人。这部分居民未来将全部转为深户,享受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教育、医疗和社保资源。
对被调整地区的民众来说,区划变更带来了更名的不便,也带来了更高的福利水准,整体上愿意被大城市并入的意愿还算比较强。
但是站在区域发展层面,不仅并过来的人口和产业是责任,对那些周边的地级市,强省会也有义务去带动区域内部的发展,而非一味虹吸资源。
所以,尽管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后,整体发展走势都相当不错。但这些年来涉及到市一级的调整,政策层面一直很克制。
很多城市都有扩张吞并的传闻,比如西安和咸阳,南宁之于钦州等,但传闻都没有落地,原因正是区划调整代价不低,牵一发动全身。
眼下强省会战略成为流行,通过区划调整来做大,这种“抄近路”的方式,或将被越来越多地纳入考虑范围,不过这里要明确两点:其一,成本和收益要合理评估;其二,提升首位度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来源:虎嗅网 作者:西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