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内地作家残雪。(图源:大公报) |
中评社北京11月1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内地作家残雪的文学创作,凭借“先锋”“新实验写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她在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所谓的实验文学属于层次很高的专业,类似哲学。”日前,残雪获颁香港中文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她认为这一荣誉是对其文学成就的一次肯定。而纵观其文学作品,她一直勇往直前地去突破传统的写作框架。
残雪在今年获颁美国文学奖,日前亦获得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她的作品以“先锋”着称。在二○一九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爆出“残雪”赫然位列前三号热门,然而在内地读者的阅读领域,残雪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类作家。面对这样的文学现象,残雪甚为洒脱,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位理想主义的作家”,因为在她的文学天地,她就是做自己,写自己想要写的内容。
写作走出传统的框架
纵观残雪的作品,字里行间俱是创造性,她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去挑战原有的传统主义的写作框架。残雪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她给予自己的定义是:“我认为我是一位理想主义的作家。我从拿起笔的那一天起,就在开始实践我的人道主义理想,从未有一刻改变过。”她认为一直在做的事,是在用语言建立乌托邦,“在我所建造的乌托邦,特别强调的是个人的创造性和对于人类及整个大自然的爱。我努力地通过创造一种新的世界观,呈现给我的读者,我自己也能从中得到解放。”
毋宁说,残雪的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意识,比如在她近年创作的作品《少年鼓手》、《激情世界》中,都充满着新鲜的书写语境,前者洋溢的是不受约束的自我意识,后者则探讨艺术与世俗生活之边界,读者阅读她的作品时,往往会以一种很主观的态度进入残雪所建构的文学世界,“我自认为自己作为实验文学作家是‘先知先觉’。比之纯批判文学,我更希望去探寻人类世界的未来,故而我以乌托邦式的寓言方式,描写了人在追求自由时的各种可能性。”
论及为读者所搭建的文学空间,其作品《都市里的村庄》、《归途》等,也都有很强烈的指代性,这个空间有可能并非实质,而是一个比喻,所谓都市中的村庄,其实是娄伯所居住的小区,还是一个在停电时只能爬20几层楼梯才能去到的空间。在残雪眼中,作品的空间性尤为重要,与世界观、哲学观可以融为一个整体,“空间性就是身体性或物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