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座谈会的香港工商界人士不少来自地产企业、行业。夏宝龙特别指出,北部都会区建设事关香港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长远发展;北部都会区建设得越快越好,香港工商界、企业家今后的发展舞台就会越广阔。然而,眼前的难题是,有一些土地暂时囤积在地产企业手中。如何使用手中的土地,这些企业各有各的想法。如果长期这样拖延下去,北部都会区何日才能建成呢。看看深圳的发展速度,从一个小渔村嬗变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大都市,仅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现在,深圳不仅经济总量全面超越香港,而且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令香港望尘莫及。香港的地产企业应把这些土地拿出来建房屋、建住宅、建产业,在支持北部都会区发展的同时,也调整自身发展策略,推动产业迭代升级,而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囤积土地,给发展带来阻力。
在香港,涉及到“大我”与“小我”、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问题,当然不止北部都会区“囤地”一事。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个月公布了2024年施政报告,其中,涉及到许多未来发展的经济和民生事项,牵涉不少利益关系,离不开工商界、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和响应。
地域狭窄是香港发展最大的短板,长期“坐困愁城”,损失最大的是工商界、企业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今后还会有许多利益调整的事项将会涉及香港工商界、企业家,夏宝龙深邃分析和反复叮嘱,启示大家一定要谋长远、算大账、求共识,坚定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把香港的“饼”做大。
为增进民生福祉多做实事
夏宝龙希望香港工商界、企业家“坚守企业社会责任,为增进民生福祉多作贡献。”这是希望大家务实重干,把社会责任的承诺落在细上、落在小上、落在实上,真正支持行政长官,配合特区政府改善民生,共同做好民生大文章。
比如“住房难”是香港的第一民生难题,李家超及第六届特区政府就任以来,在公屋建设上不断有新举措,按照现在的进度,香港的公屋轮候期限有望从2021/2022年度的6.1年回落至2026/2027年度的4.6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这一工作的推进难度很大,涉及到用地、选址、施工,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等,在许多环节遭遇重重困难。工商界、企业家应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民生大事,既不能言行不一、徒有其表,也不能因噎废食、半途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