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匮乏是制约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关键难题。婺源的探索是江西省坚持“多条腿走路”,探索“多元化投入”,着力解决投入难题的缩影。
除了争取财政补助,江西着力推动涉农资金向传统村落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叠加效应。近年来,省级安排专项资金超3亿元,各市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22.39亿元。2023年,文旅部门安排5000余万元支持传统村落文物保护修缮,农业农村部门投入近9000万元用于完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
金溪县在全国首创“古屋贷”,已有11.88亿元用于2000余幢传统建筑修缮;龙南市政府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客家围屋保险协议,为60处客家围屋提供1.93亿元的安全风险保障。
“建立信贷支持传统村落保护机制,鼓励以县为单位申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首批入库项目30个。目前已有6个获批,批覆贷款金额18.52亿元。”李绪先说。
活态传承,留住传统村落里的“人”
“全国古村落保护面临着诸多矛盾挑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比如系统保护和保护体系完善之间的矛盾,群众期待和活化利用不足之间的矛盾,一些传统村落的公共设施不够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不足,空心化。此外,还包括资金需求与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多元共建所产生的治理矛盾等”。
传统村落既是文化载体,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空间,那么最好的保护方式,不能是简单地作为瑰宝“供”起来,也不能是粗暴地商业化“贩卖”,而是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活”起来,实现建筑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