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目前国际月球科研站正处于可行性研究论证的阶段,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广泛成果。中国已经和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将与国际合作伙伴在总体任务联合论证、国际月球科研站联合设计、项目技术合作、总体任务规划实施以及科学数据共享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2030年前,中国人将实现首次登陆月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中国将发挥好航天员在月面开展探测活动的独特优势,为探索地外天体提供更为广阔的历史机遇。
月球是人类深空探测的起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曾表示,探月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中国未来更有底气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与采样返回,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从太阳系的空间尺度来看,月球与地球38万公里的距离非常“近”,但月球的各项条件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也较难改造。在欧阳自远看来,月球将成为人类在太空中的“中转站”,经过月球,人类将继续向火星前行。
星际探测新跨越
2020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航天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杨小宇表示,在行星探测方面,未来中国将发射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其中天问二号将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返回,对小行星演化和太阳系早期历史进行研究;天问三号将进行火星采样返回,对火星环境进行探测;天问四号将对木星和木星的卫星进行研究,对木星空间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