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书建议优化和更新香港中成药注册法规条例、审批流程及相关支援设施,解决现时审批时间过长的问题,加快速度,配合国家、大湾区及香港药物监督管理制度的发展,特别是香港将要成立“药品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CMPR)” ,当中包括:
1.细化创新药分类,以明年开始运营的中医院及合适的公营或私营中医诊所、设有中医服务的大学作为临床试验基地相互配合;
2.建立符合GMP要求的小试、中试及大生产代加工的共享平台,帮助业界满足大湾区简化注册要求,为香港本地中医药产品进去大湾区及整个内地销售打好基础;
3.优化中成药及健康食品(俗称7+1)的注册及使用,增加消费者及病人的信心,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意见书提到促进本土中医专科发展、支援本地各大中医团体、整理香港中医名家特色诊疗技术经验,并举办老中医师带徒诊治技术学习班,建立师承制度。应扶持本地各大中医团体整理香港中医名家特色诊疗技术及临床经验,以及资助老中医师带徒诊治的医术学习班。内地正在积极建立院校教育以外的师承制度,香港也不能落后,必须根据传统中医的核心体系和实践,开始建立相关的师承制度,与院校教育并行,互相补充,把民间高手的家传技法或临床经验保留下来,兼收并蓄,辅以高科技的手段加以整合。
联席会议建议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及中医中药生活化,推广中医药文化要有中医药团体参与统筹或负责指导,也要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让中医药成为STEAM教育的一部分。政府与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团体及推动中医药的团体一起规划针对中小学的宣教计划,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下,合作编制或引入国内规范中小学中医药教材,并恒常化进入中小学校园。政府亦可考虑出版中小学用的课外中医药教学读本,把中医药加入学校的STEAM教育里面。
意见书建议政府规划中医师的培训计划,建立恒常的初级中医师在职培训机制。ﻩ 建议设立一套针对新毕业年轻中医师的在职临床培训及考核机制,令每一位刚刚取得执照的中医师,都有接受更多规范临床培训及师承的机会。政府需要拨出适当资源来协助公私营中医机构实施这个在职培训计划,也需要和业界及用家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机制。
最后,联席会议促请建立中医药产业化所需的生态环境,包括建立中医药人才阶梯。建议政府把中医中药专业教育与专业培训系统分层,建立人才阶梯。例如在现有注册中医的教育制度外,建立与中医中药周边服务相关的资历架构及专业人员培养模式,例如中药师、中医助理、中医推拿师、药膳食疗师、中药研制工程师等等,丰富产业发展的空间,配合中医药全面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及基层医疗服务。此等中医药相关的专业职称不能取代现有的中医注册制度,相反是强化、优化现有制度,让与中医药相关但并不规范的服务及人员获得出路,让注册中医师得到更多人才资源的配套,一方面鼓励相关人员从这个新专业阶梯的不同部分支持中医药的全面产业化,同时培养中医药产业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形成以注册中医为核心的人才生态圈。相关制度必须政府及跨界别深入沟通,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和机制,像其他产业一样建立人、才、物、科技结合的供应链,从而建立一个各方认可的产业生态,让中医药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增加中医药吸引人才的向心力。必须建立与产业相关的良好生态环境及人才配套,中医药产业才能茁壮成长。
黄炳逢希望政府在制定“中医药发展蓝图”时,不只是与业界关起门来谋划,把社会其他界别拒之门外。联席会议也会密切关注“中医药发展蓝图”是否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整体利益,从局部小范围推动中医药的方式,变成全方位推动发展的格局,让拼经济、谋发展、产业多元化的政策目标得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