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数中心主任陈建良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评社记者摄) |
|
香港中华联谊会主办的“2024 科技+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2日在中环举行。 |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在致辞时指出,对于香港如何贯彻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香港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多次表示,全会精神与香港息息相关,必须把握机遇,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已经是发达经济体,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香港,指导意义尤为重大。
郑雁雄指出,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共通点是创新。新质生产力实质上就是生产要素的系统创新,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这与科技创造发明的追求创新、追求卓越、注重驾驭新技术、把握新理念、创建新路径、构建新模式、应用新材料,是高度一致的;与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也是高度一致的。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香港讲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科技+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要话题。推动特区各界高度重视“科技+新质生产力”,正是香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精准投放务实之举。
郑雁雄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科技先行。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素。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的提升转变,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到今天,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从国家的发展经验中看到真谛,学到本领,从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看香港发展,深刻认识科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先导地位,大力倡导创科思维、创科研发、创科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郑雁雄续指,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优越、实力雄厚。习主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不难看到,香港是最适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方。香港是信息港,市场嗅觉敏锐,往往能够先知先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风向标;香港是科技富矿,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雄厚的基础实力、便利的国际联系、自由的要素流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与创科紧密联系,已经孵化出超过4200家初创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油站;香港身处大湾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8个超万亿产业集群和正在形成的新业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技场。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郑雁雄表示,推动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结合,关键在人才。习主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结合在一起,最需要人才支撑。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对香港意义重大。香港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0多名两院院士,1200多名上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高端人才,以及大批的各领域专材,人才竞争力排亚洲第二,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本钱。而且,香港同胞素有善于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特质。只要把国际创科中心、国际教育枢纽、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统筹结合起来,一定能放大人才效应,赋能新质生产力。
郑雁雄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做起来。坐而论道固然重要,起而行之更为重要。当下世界之变远超历史,变的外因空前激荡,关键是应变的内因也要空前主动,外因才能够通过内因起作用。比如夏宝龙主任说香港无处不旅游,应该细细想想,香港的旅游业态如何创新,旅游业服务水平如何升级迭代,亮丽的1180多公里海岸线和263个海岛如何用好,动漫、演艺、电竞、康养、AI、人工智能、滨海运动等如何加持香港旅游,如何为内地有5亿多中高收入阶层创建一个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这些只要行动起来,
香港中华联谊会会长郑翔玲在开幕致辞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品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中华联谊会举办这次论坛,邀请到300余位海内外著名企业家、科学家、高等科研院校学者及上市公司负责人出席,就是要通过科技落地、资源联动和产业融合,为香港拼经济、谋发展而行动,从而体现香港作为“超级连络人”和“超级增值人”的独特吸引力。
中联办副主任罗永纲,香港国安公署副署长孙青野,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罗永纲,香港中旅集团董事长王永民,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霍震寰等出席开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