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美国以牺牲其欧洲、亚洲盟友的产业利益为代价,引发新一轮产业保护主义竞争,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严重干扰。
以欧洲为例,不少企业本已因乌克兰危机升级面临高昂能源成本,经营面临困境。在《通胀削减法案》高额补贴诱惑下,这些企业将生产部门向美国迁移,进一步削弱欧洲经济的“有生力量”,加剧欧洲“去工业化”风险。
欧盟委员会2023年初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支持欧洲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发展,缓解产业外迁压力。不过,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统一、透明、高效的审批流程,大大增加欧洲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欧盟在与美国的补贴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一定程度拖累其经济增长前景。
欧盟统计局7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经济出现环比萎缩,未来欧元区经济走向仍不明朗。
在亚洲,美国的两项法案吸引了一些企业到美国投资,倒逼日本等国制定绿色产业政策,为脱碳提供财政支持。韩国《韩民族日报》在一篇评论中指责美国已成为“自由贸易破坏者”,当国际贸易原则不再符合其国家利益时,“它完全愿意放弃这些原则”。
对美国自身而言,这些保护主义政策不仅加剧通胀担忧,而且产业回流能否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尚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