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端午节,严明讲完屈原的故事后,有小朋友被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感动,说今天才知道粽子里有这么多含义。在听完李小龙的传奇故事后,班上有男孩子马上决定要学习中国功夫。学校的国际文化日活动,他还扮起功夫巨星,打了一套自编自创的“组合拳”。
与孩子们相处久了,严明仿佛成了大家瞭解中国的一扇窗,甚至在小朋友眼中,严老师就是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一个小女孩得知自己的父亲到中国出差,她马上缠着父亲问有没有在中国遇到严老师。虽是幼稚的提问,严明却十分欣喜。“这也是他们对我的一种认可。”严明说。
直面挑战 感受温暖
从国内到国外,文化的差异、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教学方法的转变等,都是现实的问题。
来到西亚,光是着装就给严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伊斯兰国家对女性的着装有着特殊的要求,在那里工作的严明当然自觉地尊重当地的习俗,即使在酷热的夏天,长裤也是必须穿的。“刚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就被校长告知需要注意着装。我原本还带了几身旗袍,现在都压在箱底。”说到这里,严明也笑了。
当然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教学。由于很多小朋友对中国的认识很模糊,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就没有办法结合文化背景来认识这门语言。在阿联酋时,严明在课堂上提问:“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呀?”有小朋友带着不确定的语气小声回答“长城”。严明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跟大家说清楚长城并不是一座城市。从那以后,她在教学时会注意结合地图和照片,向大家介绍中国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
而在沙特阿拉伯,为了让孩子们认真听课,严明会设计课堂小游戏,通过分小组的朗读比赛、猜字谜等活动,大家学习中文的兴趣逐渐提高。
在同当地人相处的过程中,严明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和善意。不久前,严明意外地收到了孩子们给自己写的信,原来是孩子们看到老师工作压力大,用写得不熟练的中文给她送上祝福。在学校,严明的同事虽然都不懂汉语,但他们会用自己仅有的中文词汇和严明打招呼。
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告诉严明,自己曾到中国留学和生活了11年,他看到中国的变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中文。
这样的一件件小事,让严明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学年结束时,校长说想要加开中文课程,我很高兴。”严明说,“我也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我们学中文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