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钟芳蓉值得鼓励,但不必符号化
http://www.CRNTT.com   2024-07-11 16:25:58


 
  我们也不必把钟芳蓉的“价值”赋予得过于突出,刻意让她的故事和普通人的理性决策充满张力,非要分出个对错高低来。人们得承认,钟芳蓉因为太过出色——高考全省第四、被北京大学录取,已经让她的故事部分丧失了普适性。

  人们可以欣赏她,但如果把她的人生轨迹视为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样本,并作为一个对众多平凡考生的评价标准,这恐怕是一种误读,也是一种捧杀。让钟芳蓉没有压力地做自己,从容地选择人生志向,这对钟芳蓉来说可能更合适,也应该是人们对钟芳蓉的态度,更是对所有年轻人的态度。

  另外,舆论对钟芳蓉不吝赞美,也可能会模糊一些社会改进的方向。比如对钟芳蓉选择考古,舆论场上不免有一种“称赞义士”的悲壮感,似乎这种不慕荣利才是最经典也最正确的叙事。但在此前的社会共识里,改善考古从业者的待遇才是共识。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就明确提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文博单位建立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可见,一个更理想的方向,恰恰是让选择考古不那么突出,也不必显得那么难得、要下多大的决心,而是成为轻松自然的决定。

  所以,对钟芳蓉当然应当鼓励,但人们也不必捧杀,将她变成一个叠加诸多价值寄托的符号。更深一层想,专业其实都是平等的,如果因为选择了冷门专业而被赋予了更加“高尚”的意涵,这倒很值得反思:这是试图用赞美去代偿一些东西,这恰恰提示着人们应当做点改变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