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镜头:打卡齐鲁文化新地标
http://www.CRNTT.com   2024-06-06 01:06:54


费孝通先生曾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题字(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聊城6月6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集中国古代众多先进水利思想和精湛水工技艺之大成。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算起,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它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一直使用至今天。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文明发展,推动了地域和民族间的往来与融合,对民族团结、商业繁荣、中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大运河的肇始与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运河的开凿,为后世大运河的扩展与延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春秋后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吴国逐渐强盛。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与齐国争霸,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自邗城(今江苏扬州)下开凿运河,引长江水向东北入射阳湖,然后折向西北到今淮安市附近入淮水,用以运输军队、粮草。根据《左传》记载,这是中国已知开凿年份最早的运河,称“邗沟”。它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至今已沿用数千年。而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分布地域最广、里程最长的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500余公里。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后世运河的基础,对于国家漕运发展、城镇兴起、经济交流、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隋唐盛世”的出现。京杭运河则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极大便利了人员往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国旅行者、传教士、使节团等都曾在运河上留下足迹,沿线的水利工程、交通设施、城镇乡村、风土民情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其中有不少与聊城相关。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聊城市最大的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齐鲁文化特色新地标,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展示、研究运河文化的重要阵地。

  改造提升后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常设展览为“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展览由“历史变迁”、“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镇经济”、“运河风情”、“现当代运河”六部分组成。一层二层为序厅、临时展厅和功能区,三层四层为固定展陈区、体验区,共展出文物400余件。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采用传统展示与数码科技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恰当运用沉浸式的展览手段,以运河发展历史为背景,凸显山东运河、聊城及临清运河的特点和价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