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中评社 段晓鲁摄)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当前中国在研究成果落地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从0到1”的基础性研究仍是发展短板。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发力,重视大型创新企业的作用,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东盟事务代表神谷介绍了东南亚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业政策,并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绿色转型等方面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他表示,中国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而后者是当前新兴经济体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所欠缺的。同时这一概念也融合了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同类经济提供了借鉴。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表示,只有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国竞争的全局视角出发,才能充分理解建立新质生产力及金融强国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地方债市场、房地产市场、科技创新融资、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等重要问题。肖耿强调,金融需为实体经济服务,技术创新亦需要大量投入。若仅靠单一方面投资,可能会造成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偏高等后果。香港的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可以成为重要的风险分散机制,为内地和香港本地的技术创新提供充足金融工具,创造可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