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很复杂:围墙老旧,外表开裂、内里中空,加固禁用混凝土,只能一点点注土,最大限度维持原貌。老窗不能拆,6个木匠忙活3天才能修好一扇窗户;买新窗只需800元,修旧窗却花了几千元。建筑垃圾需要清理,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只能换小型拖拉机,足足运了100多趟。
“修缮屋子不但费钱,更加费心。”钱正坤说,不少施工细节,一商讨就是几天;方案定不了,有些工程只能暂停。历时18个月,民居终于变成了民宿,院落焕然一新,结构未变、风貌依旧。
不只钱正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会泽古城,翻新自家老房,经营咖啡、奶茶等餐饮业,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有人住才有人管。民居最大的风险是年久失修,单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会泽县副县长朱玉航说,古城保护有法律依据,会泽古城早已杜绝了拆旧建新,“对居民来说,开民宿也好、做餐饮也罢,做好保护需要合理利用。”
文化如何传承
作品变商品,斑铜手艺焕新彩
铜币虽然不再使用,但铸铜技艺依然在会泽传承。
天然铜矿石含有各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形成的铜带有橘红色斑纹,故称斑铜。以斑铜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亦称斑铜。斑铜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张克康是张氏斑铜第十二代传人,经营着一家斑铜老店。其子张伟大学毕业后,想接手老店,父亲却不同意。张克康有自己的忧虑:斑铜以前用于制作洗脸盆、茶壶等日用品,如今只能制作工艺品,可工艺品哪有那么好卖?
张伟却信心十足,尤其是在技术改良方面。他大学所学专业是化学,凭借专业技能,摸清了浸泡斑铜的药水成分、比例。经过改良,斑铜制作工序能够满足环保要求。2013年,张伟辞职返乡,接手了家里的斑铜老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