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网评:私域消费不是违规销售的“避风港”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涛
花2000多元在“粉丝群”订购了一款高仿迪奥的包,结果一周也没有收到货,想找卖家咨询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踢出群聊,这让北京市民辛女士懊恼不已。随着电商渠道的多样化,新的线上消费场景——私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新宠,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然而,私域消费不乏乱象,比如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3月26日《法治日报》)
随着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发展壮大,私域销售越来越受到关注。私域销售,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的私有领域内进行销售,而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平台。这个私有领域通常包括社交媒体账号、网站、APP、小程序等等,企业通过这些自有渠道直接与用户互动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对于品牌和商家来说,私域销售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控制销售过程,更精确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喜好,提高营销的精准度,增强用户黏性。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别有用心者则更看重私域销售相对封闭,可以规避平台抽成和部门监管。
《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然而,一些私域销售所处的社交媒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平台,也就谈不上审核资质、监管运营。同时,私域具有很强的隐秘性,给了主播虚假宣传、售卖假货、消费欺诈的底气。比如,像辛女士这样付了款却收不到货,以及宣传保健食品具有治疗功效,非法提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等现象时有发生。等到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往往因为投诉无门,干吃哑巴亏。此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私域电商消费维权成为投诉量增长的新领域,消费纠纷取证难度大,调解成功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