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26日电/据中国文化报报导,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地处山东潍坊青州市大山深处的王家辇村乡村书房内,一派热闹的景象。两位村内直播员正在手机前,推介村庄家庭农场生产的玉米碎和煎饼。王家辇村党支部书记陈广平介绍,以前外出打工的妇女这两年回来了不少,有的加入家庭农场,有的当起直播员。吸引她们的,就是村庄传承上百年的民俗手艺。
民俗文化生态的持续改善,给潍坊市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机遇。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动全市文旅部门、非遗保护单位、村集体,做“活”民俗手艺这一门“土味儿经济”,在现代市场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搭上旅游业发展的快车
王家辇村以前的日子,陈广平记忆犹新。虽然村里有600多年的老屋,有“齐国猎场”的传说,有省内外闻名的红丝石矿区,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是“守着金饭碗饿肚子”。
最近几年,得益于上级部门的扶持,王家辇村转变发展理念,迈入乡村旅游的赛道。村街更整洁了,墙上的壁画显示着村庄的发展活力,农家乐、民宿也陆续开了起来。
“我们称不上乡村旅游的先行者,但是也算搭上了快车。”陈广平说,外地游客增加了村庄的发展活力。村庄的传统秧歌舞蹈、煎饼美食、织布技艺被重新“唤醒”,传承了地域文化,也带来可观收益。
秉承“资源就地转化”的理念,潍坊市推动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线路融合,让可看的、可玩的、可吃的,变为民俗风情游的核心吸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