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美国借所谓国家安全打压中国电动汽车
http://www.CRNTT.com   2024-03-15 14:39:14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据人民网报导,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宣布将采取措施,阻止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网联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他声称这些中国制造的汽车会收集有关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煞有介事地说,北京未来甚至能让行驶在美国道路上的数百万辆中国汽车同时熄火。此番思路清奇的言论,被质疑是披着“国家安全”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

  没错,又是“国家安全”——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如今,所谓“国家安全”已沦为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修筑科技小院高墙的遮羞布。在“国家安全”的幌子下,美国对中国商品开的黑名单越拉越长。不少网友调侃,或许有一天,中国生产的玩具、鞋帽、羽绒服也可能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光荣上榜。可是哪次美国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美方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美国人变着法儿地打压中国电动汽车,先从汽车动力电池入手。美国2022年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提出,通过高额的消费补贴引导美国车企放弃采购中国制造的动力电池。拜登政府还通过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美企使用美本土制造的核心元件。现在,美国又拿国家安全做文章,酝酿直接限制中国制造的网联汽车在美销售和运营,甚至可能效仿对华光伏、半导体的限制做法,伙同其他汽车生产大国联合阻挠、抑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竞争不过就处处设陷阻挠,公平正义何在?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肆意挥动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良性、健康的市场竞争一旦被人为扼杀,一些美企恐将在政府呵护和固步自封中逐渐丧失创新能力,进而错失全球电动汽车浪潮带来的机遇。

  时代在变,我国产业升级的脚步始终稳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两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能够在一次次风高浪急中继续砥砺前行。美方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打着什么借口,阻碍中国发展步伐的图谋注定会失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