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看待四万亿背后的经济发展韧性
http://www.CRNTT.com   2024-02-20 16:58:42


  中评社北京2月20日电/据北京晚报报导,岁末年初,西直门外大街由东向西的第一高楼已经改头换面,挂上了“北京金融科技中心”的招牌。楼内,曾经以回廊式分割成的3000多个小店铺也被重新区隔,变成宽敞的办公区。

  2024年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第十个年头。舍掉那些曾经创造过不错产值和利润的工厂店铺,是否冲击了北京的经济?北京在全国率先步入减量发展时代,是否意味着也同时“减”掉了城市发展的机遇和竞争力?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前身曾是“动批”地区的最大市场——世纪天乐服装城。2018年,全面完成“动批”45万平方米疏解任务半年后,北京启动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一座座批发市场陆续完成“镀金”。

  说是“镀金”,并不夸张。产业从服装批发向金融科技转型的过程中,人少了——从业人员从4万降至1万,日均客流量由10万降至1万;产值却翻了数番——过去“动批”虽然每年能创造6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政府投入的各项管理成本却超过1亿元,转型后一年税收就有20亿元。

  从“动批”推而广之,整座城市的发展都必须算好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账:管理成本的降低能使政府将更多的钱花在“刀刃”上;以更少的要素投入和能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放眼世界,每座超大城市的发展轨迹都绕不开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道难题。北京由“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型,是痛定思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硬约束、“大城市病”的纠缠、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多重压力促使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过3000家,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北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自新版城市总规实施以来累计压减130平方公里;但另一面,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2022年已超过19万元,在各省区市保持领先,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