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据人民法院报报导,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找一家服务公司指导,申报流程确实省心不少。但服务公司若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最终导致企业申请未通过,怎么办?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判决双方签订的服务合同因违背公序良俗无效,服务公司退还服务费,并对明知弄虚作假仍签署合同的原告予以训诫。
2021年,上海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张某多次接到来自上海某服务公司老板金某的电话。金某在电话中表示,张某的科技公司有技术背景,而自己可以协助科技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项目,以便享受相应税收优惠及政策补贴。
经过后续沟通,张某瞭解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具备知识产权方面的要求,而科技公司目前并不具备条件。金某则表示,只要支付服务费用,就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经多次沟通协商,两家公司签署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合同协议书》,合同约定由该服务公司为科技公司提供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的相关业务的策划、技术、政策咨询等服务。双方还约定,服务公司为科技公司申请软件著作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确定了每项的费用。合同签署后,科技公司支付服务公司服务费用2.3万元。
此后,服务公司代科技公司进行了软件著作权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创作及申请的全部工作,但是未能为科技公司申请到所有的知识产权,科技公司没有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公司将服务公司诉至嘉定区法院,要求其退还服务费。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涉案合同内容,服务公司名义上提供的合同服务为指导科技公司申请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完成最终申报材料的修改、网络申报等。但服务公司实质上为科技公司进行了软件著作权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创作及申请的全部行为,原告并非软件著作权作者以及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
为不瞭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以及申请流程的企业提供咨询以及指导服务是正常商业行为,但不允许服务机构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帮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以及资金补助。综上,涉案合同因违反公序良俗而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