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四链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2-01 17:29:21


 
   找准“四链融合”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以“四链融合”构筑现代化产业链新基座。当前,我国产业链水平和欧美国家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具体包括底层工业数据和设计软件、研发设备、测试仪器、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等。为此,应通过“四链融合”,重点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协同,组织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攻关工程,推动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适应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四链融合”培育现代化产业链新主体。在一个行业中,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是劳动生产率、经济总量、技术水平、发展态势、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是行业发展的标杆。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不可或缺。要加强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成果供给,增加促进创新成果应用的场景和市场供给,强化支撑产业创新的人才供给,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优质独特产品、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快成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主导能力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以“四链融合”拓展现代化产业链新空间。要从时空两方面统筹抓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结合短板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发展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科技、金融和人才需求,建立完善相应的科技创新体制、金融服务体制和人力资源供给机制。推动建立适应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等不同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创新研发机制。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发展特点定制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智慧教室等硬件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产业发展需求相衔接。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产业国内有序转移、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和国际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拓展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腹地。支持产业准入地与转出地建立密切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鼓励各地区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加强产业化、市场化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四链间政策有机衔接、各类主体有效协同,实现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以良好环境推动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优质人才顺畅流动,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竞争力和丰富度。坚持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相促进,促进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相衔接,推动全球创新成果在我国孵化转化应用,在开放合作中形成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盛朝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