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31日电/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23年以来,我国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如何以能源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应对多因素叠加的能源风险、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值得关注。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恶化,能源价格持续波动,市场不确定性加大,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暴露。部分发达国家推动能源产业链本地化、近岸化、友岸化,造成全球能源市场割裂、损害全球能源供应链安全。同时,极端天气频发推高冷热高峰用能需求,降低能源供给稳定性,气候治理带来能源转型不稳定、不经济和不安全隐患。
对我国而言,能源科技水平仍处于“局部领先、部分先进、总体落后”的状态,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伴随国际能源产业链与供应链加速重构,能源科技能否实现长足发展,成为制约我国能源生产供应、危害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确保能源可靠安全上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对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努力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提升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应变能力,增强我国运输通道安全性与海外进口安全性。加强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参与能源领域国际标准、规范、法律等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依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网络,稳固拓展能源资源领域互联互通,凝聚能源发展共识,共同维护国际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持续深化能源革命,应对全球能源市场风险。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进一步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按照“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发展目标要求,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构建更加低碳的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创节约高效新局面。加强能源市场国际合作,全力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共同畅通供应链,稳定能源市场价格。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和系统观念,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做好能源供给应急预案,从供给、运输、需求、储备多方面综合施策,确保高峰期供能平稳可靠,充分发挥全国性能源互联互通的优势,余缺互济。稳步推进能源清洁转型,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推动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优化组合,实现能源转型经济和安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灵活运用碳市场、财税支持、行政引导等措施,健全降碳激励机制,引导能耗高、污染大的“棕色产业”有序退出和清洁产业加强投资。
坚持自主创新,应对能源技术“卡脖子”风险。在识别和明晰能源科技安全核心风险的基础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安全的能源科技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能源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围绕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薄弱点,采取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等措施强化供应链稳定性。短期内,撬动能源应用技术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应用的燃眉之急;在长期,强化能源基础通用技术创新,疏通制约关键核心技术长远发展的堵点。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占明、郭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