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挖掘我国经济增长潜能
问:长期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和潜能。现阶段如何挖掘我国经济增长潜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我们需要关注三种潜在增长率,第一种是自然的或者是已有技术条件所决定的潜在增长率,这一潜在增长率的上限是确定的,比如当前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是5%。第二种潜在增长率是指体制机制、政策条件约束下的潜在增长率。体制政策的约束条件影响其实很大。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就是要把体制机制政策所约束的潜在增长率释放出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改革,就解决了农业潜在增长率释放的问题。第三种潜在增长率是宏观政策约束下的潜在增长率。现在的宏观政策主要起一个稳定和平衡作用,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就1%左右。
中国现在还处于中速增长期,所以体制机制要重视,即所谓结构性改革。我们要通过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能,如果整体增长是5%,宏观政策只能解决1%的问题,剩下4%就要靠增长潜能释放才能实现。
抓中国经济潜能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少数和一个关键多数。两个关键少数,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地方的主要领导,两者均需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台发动机。一个关键多数是指进城农民工。把这三个关键人群抓好,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问题就有了眉目,才能实现新局面、打通痛点和堵点。
怎样才能改善社会预期偏弱的状况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需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如何改善社会预期偏弱状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预期偏弱”,说明了当前存在一些困难,也与经济治理中时度效把握不无关系。会议提出的“先立后破”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消费者,也不是针对市场的,而是对政府经济治理而言。
对于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这里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三是坚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要把握好治理的时度效,防止用力不均,方向相扭,顾此失彼,合成谬误。四是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尽可能减少指标,不应通过设置指标干预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要区分指标的属性。预期性指标是不能够层层分解的。约束性指标是用来约束政府行为的,不是用来约束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不应该随意扩大约束性指标的范围。六是坚持精准问责。实践证明,有些目标或者指标不宜通过分解到各地区再层层分解的方式来落实,而且不是任何任务都能够精准责任到人。工作要落实,但抓落实并不等于就是抓问责。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