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国工匠,示范引导各地、各行业每年积极支持培养1000名左右省部级工匠、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形成大国工匠带头引领、工匠人才不断涌现,广大职工积极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局面,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彰显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把大飞机的零部件精度由99%提高到99.99%,且数十万个零件从未出现一件次品;高铁手工研磨空间仅有0.05毫米却实现零误差……从遨游苍穹到下潜深海,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从国之重器到超级工程,大国工匠“高、精、尖、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建功扬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大国工匠既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品”,更不是有名无实的“装饰品”,而是厚积薄发精于一技、沉潜躬耕专于一业的“工匠精神”的具象。大国工匠的身上,体现了敬业之美的精神原色、创造之美的品质追求、追求之美的境界升华。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企业内起到了引领性效应,在社会上产生了示范性影响。大国工匠培育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战略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断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融入技术、产品、品牌、质量、服务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次试验,严把培育对象条件关口,在注重培养过硬政治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一线生产现场工作经历的同时,强调在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传承力上显现明显发展潜能,采取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任务检验、课题牵引、项目角逐等方式,把操作晒在阳光下、把公正放在信服上,真正把大国工匠及时选拔出来、精心培育起来、合理使用起来。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让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成为全社会的“香饽饽”,一方面,要挖掘工匠事迹、讲好工匠故事、传播工匠形象、厚植工匠文化,举办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高技能人才论坛,设立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大国工匠激励保障专项资金,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助企行”等活动,聘任大国工匠担任学生职业导师,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广泛营造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新风尚;另一方面,要以真心实意的关怀礼遇厚待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人才,优化薪酬待遇设计和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探索技术技能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企业首席技师领衔模式,让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更有干头、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