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华表示,留学生想要避免被骗,在出境前就需要对目的地的犯罪形势和类型有所瞭解。“留学生在前往一个国家之前需要对当地情况有一定瞭解,其中包括容易遭遇的常见犯罪类型,诈骗只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反诈宣传,群众对国内的电诈犯罪类型和犯罪形势相对瞭解,但对国外的网络诈骗犯罪瞭解甚少。“绝大多数留学目的国警方的网站上会有相关的反诈宣传。”根据美国互联网投诉中心的数据,2022年之前5年,平均每年有651800宗网络欺诈投诉,2022年网络欺诈投诉者损失金额就达到103亿美元。
留学生还应在出境前接受系统的反诈宣传教育,对常见的电诈套路有所瞭解。庄华介绍,“美国犹他州‘虚拟绑架’案件中的留学生年仅17岁,在国内接受的反诈宣传可能不多,出境后面对新环境,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属于相对脆弱的诈骗被害人。留学生在出境前如果接受相对系统的反诈宣传,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诈骗犯罪的免疫力。”
那么留学生应该如何防范“虚拟绑架”电信诈骗呢?庄华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不要轻信电话和网络平台发来的信息。留学生遇到可疑电话和信息,不管对方如何威胁、恐吓“不能说给任何人听”,都要第一时间找父母亲友或其他同学核实。国内可以拨打96110咨询,国外应当拨打当地警方电话求助。
二是当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超过5分钟,就应当高度警惕。诈骗团伙的“洗脑”需要长时间联系,阻断与外界的联系是“洗脑”的必经阶段,长时间通话并要求被害人退出常规联络渠道是惯用伎俩。因此,当一个陌生电话或App的语音通话超过5分钟时,已经值得警惕了。
三是要充分认识诈骗分子的犯罪手段。与冒充公检法诈骗相关的犯罪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改号——利用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修改为冒充的政府部门、快递公司;虚假通缉令——在一个与政府网站高度相似的山寨网站上发布被害人头像和身份信息的通缉令;视频通话——通过视频录像+AI拟音换头等手段冒充警方与被害人视频通话;合成语音——前期录制被害人的语音,通过AI模拟被害人求救求助的声音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