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而言,面对宽广的演出场地,在灯光、烟火和舞美特效的视听体验中,与上万名粉丝间产生共鸣,影院中的演唱会体验还是存在很多差异与不足的。而演唱会电影《时代巡演》之所以能收获这样的票房,更多靠的是泰勒·斯威夫特多年的原始积累和粉丝基础。她在全球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粉丝的传播力,以及允许在影院中跟着音乐唱跳、挥舞荧光棒、粉丝间合影留念等突破传统的宣发模式,都是推动电影票房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成功在让人们为之惊讶的同时,也感受到真想创造且达到这一切需要具备很高的门槛。
预制菜更考验手艺
“演唱会电影”这种形式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国内外不少明星都有所涉足,一些著名的演出也被制作成音乐纪实电影。比如2009年迈克尔·杰克逊的遗作《这就是它》。而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结尾处,对上世纪80年代著名演唱会“Live Aid”中皇后乐队演出段落的再现,当声音、画面于大银幕上播出时,确实也给人以感动及强悍的冲击力。它虽不是纯粹的演唱会电影,却足以体现电影技术对艺人演出表现的还原加工能力。
用办一场演唱会的投入,赚双份的钱,看似是桩好生意,但想在演唱会电影中实现《时代巡演》般的成就,还需要不断进阶。
首先,演唱会电影可谓最纯粹的粉丝电影,精准服务于那些无缘亲临现场的粉丝群体。票房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艺人的名气和影响力。受众有限,则票房难以为继。通常能搞此类电影的都是顶尖艺人。
其次,演唱会电影对演唱会本身的制作水准也提出很高的要求。电影内容完全取决于演唱会现场表现,拍摄后再经过后期的技术处理。好比食材经过加工形成预制菜,口感好坏除了加工工艺外,与食材本身的质量也有直接关系。对于前不久还传出某乐团在演出时涉嫌假唱、垫音的国内市场而言,确实值得反思。“预制菜”的争议,往往出现在体验和价格不对等上。而某些演唱会本身都还在“预制菜”级别,更别提后期再制作并端上大银幕了。这对于重视情感体验的粉丝们而言不只是质量问题,更涉及尊严问题。演唱会做得精彩,可能会造就音乐电影经典;反之,则可能成为伪装假唱的另一副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