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进促稳巩固外贸基本盘
http://www.CRNTT.com   2024-01-20 08:08:20


   
  第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外贸经营主体。民营企业中大多是中小企业,在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里,民营企业占95%左右。抓住国际贸易主体普惠化发展趋势,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大有可为。一方面,要加大培育外贸经营主体的力度。目前,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影响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应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外贸融资需求,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出海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维权援助服务等。另一方面,要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建立大中小企业合作平台,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大企业共同出海。全球贸易的80%通过全球价值链实现,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大多通过为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方式间接融入全球价值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等特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产学研协同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更好发展。
  
  第二,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全球数字贸易、绿色贸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增长新亮点。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应在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持续发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贸易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快建立数字供应链生态体系,协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转型、管理数字化转型等。二是加快完善推动贸易绿色化转型的政策体系。统筹技术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环境政策和生态安全政策,加快建立绿色贸易统计体系、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绿色贸易促进体系等。三是建立推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发展的国际合作和交易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易。
  
  第三,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数字化赋能和制度创新,有效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在吸纳更多就业,特别是女性和年轻人就业,以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将有力提升农业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吸纳更多就业。目前,中国服务业产出和就业、服务贸易发展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空间巨大。把握国际贸易结构服务化发展趋势,一是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应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吸引高端服务要素集聚。二是要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使不可贸易的服务可贸易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数字化的特征日益凸显。数字化是推动服务贸易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结构转换的关键,应加快推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电子商务数字化水平,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智能支付,推动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数字化转型。三是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推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中国在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优化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已形成一系列成果。应加快服务贸易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推进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体系、监管制度、统计制度、安全制度建设,形成促进服务贸易更好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把握国际贸易市场结构变化,着力扩大国际市场空间。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向未来,更好把握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深刻变化的机遇,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切实落地,进一步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等;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尽快重启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一步提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水平和规则标准;要加强南南合作,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发展平台,助力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工业化,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我们需更好应对外部贸易安全环境发生的显着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先立后破,在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电信、金融等重要市场开放中创新监管方法,推进全流程监管;健全国际贸易安全体系,强化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区域和跨区域合作,以贸易多元化、精准投资、关键部门和产品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