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圳都市圈具有“六个优化”的鲜明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08:56:59


 
  优化要素禀赋

  深圳的创新和资本要素聚集,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呈现出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态势,规模效应比较明显。202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5.81%,是全国的2倍多;至2022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高居全国城市首位;工信部公布的首批45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圳占4家,培育了华为、腾讯、大疆、迈瑞、中兴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创新型城市排名连续4年全国第一,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未来产业等领域存在先发优势。东莞被誉为中国的“制造业之都”,“东莞模式”也是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热点,东莞以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配套能力极强,拥有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和高技能工程师,制造业人才优势明显。惠州自然条件优良、土地资源丰富,过去3年近八成土地用于工业。《规划》将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全面整合,促进包括数据要素在内的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加快建成区域互联互通的统一大市场。

  优化公共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当前城乡差异、地域差异、行业差异、群体差异是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规划》提出要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公共教育方面,加强各城市教育交流合作,联合推进高等教育重点学科、优势学院建设,协同打造区域教育信息应用平台,推进都市圈教育资源联网共享;在公共医疗方面,鼓励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办医,推进都市圈医疗服务同标同质,推进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在社会保障方面,统筹推动住房保障、就业和工伤、养老、失业保障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利于把深圳都市圈打造成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

  优化生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围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夯实依山拥海、水脉贯通的生态底色,《规划》着重提出要共建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协同推进环境治理、大力推动生态共治,合力营造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都市圈。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低碳是高品质生活的潮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改善工业用能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建立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利益协调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全面推进都市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圳都市圈的打造还有利于提高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提升防灾减灾以及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城市在面临多种危险特别是气候恶劣导致的灾害时的自我调节能力,推动区域之间生态共治能力现代化。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龚晓峰(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