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导致“十四五”时期的前两年能耗下降幅度不及预期。工业能耗强度约为服务业的6倍,工业能耗占总能耗比重超过60%,对单位GDP能耗影响较大。新冠疫情期间,制造业出口大增以及基建投资发力托底经济增长,释放出更多用能需求;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单位GDP能耗降幅之间呈正相关。受新冠疫情影响,能耗强度较低的服务业占比下滑,对经济总量的拉动效应下降,缩减了能耗降低空间。
要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转变。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要从源头拧紧节能阀门,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一方面,节能改造潜力大。我国工业领域先进节能技术普及率不到30%,据测算,随着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的持续推进,203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有望较2020年下降30%左右;另一方面,企业节能热情高。经济调整周期恰恰是节能改造窗口期,节能成为当下企业降本的重要手段。要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开展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标准,严格节能审查,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鼓励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能源相关指标落实。对提前完成进度的指标,要继续巩固扩大既有成效。对滞后于进度的指标,要优化调整政策,加大攻坚力度,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