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灯工程建设及保养主管杨广通(右)与工程师朱科(左)表示,使用AI分析,能帮助工程团队更快寻找出潜在漏洞。(来源:大公报) |
中评社香港12月2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电缆负责将电力源源不断地从发电站输送出去,就如同血管之于人体。电缆的老化容易造成供电不稳,定期对电缆进行“健康检查”,有助维护供电稳定。港灯公司研发电缆状况评估新指数,让电缆损耗状况得到更详细的分析,并开发AI数据分析,预测高风险电缆位置,帮助提高维修效率。
评估健康指数 找出高危区域
港灯公司的电缆总长度达7000公里,高压电缆占半数。高压电缆由于埋于地下,维修需参考的指标亦更复杂。港灯工程建设及保养主管杨广通表示,地下情况复杂,因此高压电缆除了要面对老化,还会面对施工、地下水渗透等风险。团队曾遇到地下水管破损,引致高压电缆被射穿的情况,地面施工亦不时会损坏地下电缆。杨表示,外力对电缆的损害不会马上显现,但长远会增加电缆的运营风险,因此不能单以电缆年龄作为检修的参考指标,以往的维修只能等出现异常,较为被动。
港灯工程师朱科表示,港灯由2010年开始,利用“极低频电缆测试”,逐步建立“电缆健康管理指数”,按电缆的运营风险将电缆分为5个等级,1级是最健康。在实际操作发现,“健康指数”不能很好预测电缆损耗情况,他亦参考国际研究,针对本地电缆实际情况发展出“三高指数”,对电缆绝缘损耗情况及电力表现进行进一步细分。现时港灯已经将指数加以应用,将健康等级分为1至10级进行评估。
电缆异常宗数三年减四成
他表示,现时工程人员会同时参考“健康指数”和“三高指数”,针对较高风险的电缆进行检修及更换。现时高风险电缆已降至5%,电缆异常宗数亦从2019年的235宗,逐年下跌至2022年140宗,减少约4成。
杨广通表示,港灯团队近年与本地大学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进一步识别及分析电缆健康状况,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人工智能结合过往的检测数据,进一步评估电缆及电缆接驳箱出现异常状况的可能性,协助工程人员适时制定检测及维修方案。
杨表示,人工智能帮助工程团队更快寻找出潜在漏洞,减少以往要“顺藤摸瓜”把一整段电缆掘出逐步检查的情况,可一定程度提升维修效率。认为经验对于业界有参考价值,盼未来可进一步减少供电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