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水平开放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http://www.CRNTT.com   2023-12-19 08:31:5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

  改革开放造福人民、惠及人民,是历史的结论。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党顺应历史大势、回应人民期盼,带领人民不断创造幸福生活。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在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现实,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人民生活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党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驾驭资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效规避了资本风险。

  在文化方面,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到了繁荣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景观。文化建设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精神养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进方向,推动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生动活泼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社会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人民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公益等领域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人民更加注重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中感受幸福的真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谱写了新时代更加壮美的团结奋斗之歌。

  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心理、需求结构质的变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如既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更好造福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既体现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又明确了现代化的崇高目标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既体现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又明确了现代化的崇高目标;既涵括了现代化的物质维度,又指出了现代化的精神诉求;既立足中国,又观照全人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特点和价值追求,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特征中,“人民性”是最为显着的特征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克服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逻辑,将人民群众作为现代化的主体与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惠民、利民、为民,同时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和持续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方面、多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丰富社会物质总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祉;发展文化事业,构建社会文明风尚;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优美环境等重要实践,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全面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和造福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旨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分配是民生之源,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和实施科学的分配机制,让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高质量发展要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使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推动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事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把人民群众放在重要位置,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开展都要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指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谱写辉煌篇章。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