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据新华社报导,中国在聚变领域的科研成果丰硕,人类迈向清洁、无限能源的未来离不开国际携手合作,这是多位国际聚变领域专家6日在安徽合肥表达的共同感受。
12月5日至7日,第十届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暨“聚变合肥”系列活动在合肥举办。来自国际主要聚变实验装置及聚变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共聚合肥,关注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
位于安徽合肥的EAST装置有“人造太阳”之称,近年来屡次刷新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的多项世界纪录,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聚变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未来我还会继续同中国开展合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资深教授穆罕默德·阿卜杜说,目前EAST已经是全球知名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为科研贡献重要力量。中国还与多国携手,参与了位于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现在又开始推进下一代聚变能实验装置建设和聚变堆项目,不断向着聚变能发电的未来探索推进。
欧盟聚变委员会主席托尼·多恩表示,尽管中国的聚变研究起步较晚,但中国聚变项目的效率和进展令人惊叹。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国际专家对EAST大科学团队近年来的创新工作进行细致梳理,并从实验运行、物理研究、装置升级、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估,就下一步发展计划提出意见建议。
随着全球聚变研究一步步从实验走向工程实践、商业应用,业内专家认为,中外聚变合作的舞台也在不断拓展。
多恩指出,目前欧洲正在着手建设核聚变示范堆(DEMO),而中国也正在推进聚变实验堆和工程堆项目,双方在聚变科研领域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在聚变科研的一些领域,欧中正开展紧密合作。”
同时,中国推动聚变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新机遇。突尼斯国家核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阿德尔·特拉布勒西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每年都会邀请来自突尼斯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学生前来交流学习,这对聚变技术的普及、发展与和平利用都大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