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探寻福厦高铁背后的科技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23-12-06 11:13:48


 
  智能施工,发挥标杆作用

  福厦高铁是我国高铁中桥梁结构最多样复杂的高铁线路。“这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林依飞说,建设方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标杆作用,为后续跨海高铁建设探索经验。

  以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泉州湾跨海大桥为例,其需要适应高盐高湿的海洋大气环境。现场实测数据显示,每24小时每平方米钢板表面就能沉淀0.566毫克盐粒子,是标准的强腐蚀海洋大气环境。

  为此,铁四院联合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等单位,基于钢材化学成分设计比选、力学及工艺验证试验、海洋环境现场挂片曝晒试验等长期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镍系耐海洋大气腐蚀钢及配套高强螺栓等。

  “通过‘以锈制锈’,实现全寿命期的长效防腐。”铁四院泉州湾跨海大桥设计负责人曾甲华说,这次升级推动了耐候钢桥技术的发展。

  除了新材料、新工艺,福厦高铁还为许多智能施工装备提供了试验舞台。

  先看新建厦门北站。建设过程中,这里摒弃了传统人工墙面抹平,改用自动收面机器人,施工速度提升2倍;引进钢结构自动焊接机器人替代人工焊接,焊接时长大大缩短,焊接质量提升2倍……

  “这是智能施工设备在高铁站房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中铁建设厦门北站项目总工程师潘峰潭说,通过智能化施工,在新建厦门北站规模比既有老站增加34%的同时,工期缩短了18%,关键施工节点均提前半个月以上完成。

  再看福厦高铁接触网。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在湄洲湾特大桥首次启用由自动立杆设备、自动腕臂机器人、恒张力放线车、检测机器人等组成的全新“四电”智能装备,仅需七八个操作人员,就可以完成以往几十、上百人的工作量。

  “福厦高铁是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后,我国建成投用的又一智能高铁,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智慧型交通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运输技术处处长谭立刚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