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2月3日电/日本东北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发现,豆科植物雨树下雨时合拢叶子的现象与温度下降有关,一种控制雨树叶子夜间合拢白天打开的分子同时充当着温度感受器。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东北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温度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细胞活动的环境因素之一,因此,感知温度对所有生物来说都非常重要,而植物感知温度的机制一直是个谜。
东新华社报导,北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教授上田实等研究人员注意到雨树在下雨的时候会合拢叶子,研究后发现叶子温度下降是触发叶子合拢的原因。
雨树夜间会合拢叶子,早晨重新打开,这种类似植物睡觉的运动称为植物的感夜性。上田实等人2018年曾报告,控制雨树感夜性的是存在于叶柄部位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SPORK2。在本次研究中,他们又发现SPORK2同时也具备感知温度变化的功能。
研究人员还发现豆科的另外两种植物以及最常见的模型植物拟南芥的SPORK2直系同源基因的活性,发现这些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同样是
具备温度感知功能的离子通道。这证明植物界可能普遍存在温度感应分子。
公报说,近年来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探明植物适应气温变化的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来说是一个紧迫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