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安江水碧悠悠 “追梦中华”至徽州
http://www.CRNTT.com   2023-11-29 13:11:41


 
  文化传承,深入血脉

  安徽省徽州区呈坎村,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抚过东汉传承至今的古村落肌理,穿过紧密交织的徽村窄巷,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成员眼前出现了一座宏大精美的建筑,仪门之上高悬匾额,上书“贞靖罗东舒先生祠”。越过影壁,跨过门槛,径直步入的壮阔享堂可容千人之众,采访团成员仿佛步入宗族传承的历史场景之中,高耸笔直的金丝楠木立柱无声诉说着大家士族的沉浮兴衰。

  西班牙《欧洲侨声报》采访部主任黄美感叹着:“身临其境,仿佛能体会古时宗族成员的感受。身处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很容易让人产生凝聚力与使命感。我们能感受到血缘联系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

  享堂背后是“罗东舒祠”第四进院落,由享堂、后寝大殿、南北围墙合围而成,天井狭窄高深,更多一份森严与凝重。后寝大殿的飞檐之下是精细营造的镂空雕花,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构件环环相扣,或为云浪,或为花丛,雕工精湛,采访团成员啧啧称叹。后寝大殿中安放着罗氏宗族牌位,对祖先的敬畏之情,由这座建筑尽数体现。

  尼日利亚华非通讯社主编林琼斯认为,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每座宗祠都如同一座博物馆。造宗祠,修族谱,正是书写宗族集体记忆。将宗祠的建筑风格及文化背景介绍到海外,可以让海外的朋友直观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与传承。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西部,有一个已历千年的小村落,名为槐塘村。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村290余户800多人旅居国外,借由同村之谊,家家相助,户户相扶,写就“侨村”故事。

  采访团在槐塘村时,适逢村民郑仕福从意大利回国照顾年迈父母。听闻采访团到来,郑仕福用意式咖啡招待采访团成员,讲述自己的出国创业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我父亲跟随他的兄弟,也是本村出身的‘皮包大王’郑朝荣去往意大利经商,随后也将我带到国外。那时在国外虽说辛苦,但能挣到钱,大家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就这样几乎一个村的人都出去了。”郑仕福告诉采访团,身处异国他乡,更感乡情可贵:“祖国家乡来人,我们都会好好照顾,因为家族之亲、同乡之谊、同胞之情深入血脉,我们自觉有责任互相帮助。”

  传承与创新,底蕴涵养新活力

  五峰拱秀,六水逥澜,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徽州古城,感受徽州文化纯正韵味。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千年传承使得徽州城内风格古朴典雅,历史气息浓厚。步入阳和门内,一座八脚双重古牌坊引得采访团成员驻足观赏。此坊名为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的杰出代表。它历经明清500多年风雨仍岿然屹立,述说封建王朝更迭荣辱,承载不尽历史沧桑。

  古城之内,按明弘治年间建筑规制,复原了徽州府衙。《德国侨报》副社长、总编辑刘贵江说:“走进府衙内部院落,一口小井的背后挂着一副对联,‘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廉政是中华民族长久传承的美德。”

  走下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徽州古城墙,走进高科技企业的展厅之内,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成员感受到的是活跃的创新动能。

  在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厂内,机械臂正在进行精密调试。致力于“开启国产机器人新时代”,云华智能在工业自动化应用方面不断创新。

  一片小小的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蕴含着清洁能源转型的前沿技术与发展愿景。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地处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安徽省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正在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华人头条编辑鲁雨杭说:“安徽的发展速度快、劲头足,我上次来安徽是6年之前,如今的安徽已发生巨大变化。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不仅能提振经济,还有利于提高安徽省的知名度,推动大家瞭解安徽传统文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