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0-30 08:02:18


 
  增强长江经济带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要的是产业体系能源源不断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有鉴于此,长江经济带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地区在优质要素集聚、科技创新能力、先进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先发优势,系统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此外,增强产业体系的发展韧性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建设为着力点,驰而不息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行动,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必能显着增强整个地区的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增强长江经济带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支撑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前提,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沿江各地始终将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着眼区域关系,大力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跨区域要素流动市场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不断增强,加快形成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立足区域整体,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整体价值和品牌价值,协同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高,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增强长江经济带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力。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在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主体。在国内大循环上,长江经济带市场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发展能力强,在多年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东中西区域优势互补的高质量经济布局,有效保障了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国际大循环上,长江经济带包含了沿海开放、沿江开放的多个重要城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在新时代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沿江各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已经积累的制度创新经验,将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贡献,显着增强中国经济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