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的制茶技术引入诺丽茶的研制中”
2009年,身患重病的陈灿言到斐济休养。在首都苏瓦,他第一次见到诺丽果树。得益于诺丽果和诺丽叶的独特医用价值,陈灿言逐渐恢复了健康。
陈灿言觉察到了诺丽果树蕴藏的商机。由于诺丽果气味怪异,鲜有人能接受,陈灿言便把目光转向诺丽叶。“我联系了国内外一些实验室进行测试,发现诺丽叶的营养价值在某些指标上超过了诺丽果。”陈灿言说,“作为广东人,喝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萌生了将诺丽叶开发成茶产品的念头。”
2013年,陈灿言组建团队,开始研制诺丽茶。他从中国聘请专业制茶师,将中国的制茶技术引入诺丽茶的研制中,针对诺丽叶研发出全新的发酵技术和培育方式。2017年,诺丽茶正式问世,很快就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在斐济各大免税店和五星级酒店均有销售,还曾被斐济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领导人。
从诺丽茶起步,诺丽果树的价值不断被开发出来。陈灿言的公司先后研制出诺丽果汁、果干、精油皂等一系列衍生产品,逐步站稳了脚跟。
2013年底,陈灿言第一次从新闻里注意到“一带一路”这个词。“我当时的理解是,这个倡议主要是通过搭建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互联互通。”陈灿言说,“自那以后,凡是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消息,我都会多留意。”
2018年11月,中国与斐济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真的来了。”陈灿言打心眼儿里高兴。
“斐济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斐友好关系发展,也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底气。”陈灿言说,“我在斐济的事业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我所经营的诺丽茶产业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填补了诺丽叶产品的市场空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交流互动中,大家的心自然而然就近了”
斐济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斐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在正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前,中斐两国已经在农业、林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在斐济的纳武阿镇,有一座地标式建筑——中国政府援建的纳武阿医院,正门上的“China Aid”(中国援助)英文字样清晰可见。2014年,医院启用后,为周边约2.5万名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2015年12月,中国援助斐济优惠贷款项目纳布瓦鲁公路竣工。这条现代化公路位于斐济北岛西北侧,全长70公里。公路联通了斐济北岛纳布瓦鲁港、拉巴萨等主要城镇,大大缩短了通行时间。“路修好了,岛上的学生上学、病人就诊、家人团聚更方便了。”陈灿言说。
随着中斐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两国务实合作按下“加速键”。
斯丁森桥和瓦图瓦卡桥顺利通车,解决了斐济首都苏瓦多年来的交通问题;南德瑞瓦图可再生能源项目,有效缓解了斐济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援助斐济的水稻和菌草等农业技术合作项目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斐济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苏瓦市中心的中国凉亭,成为当地人和各国游客打卡的知名景点……提及中斐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陈灿言如数家珍:“公路和大桥,我们经常开车通行;水电项目,直接改善我们的用电体验;水稻试验田,我多次经过,种植效果一目了然;中国凉亭,我也带家人去拍过照。”
“随着各类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陆续竣工,越来越多斐济人知道,‘一带一路’在帮助他们把日子越过越好。”陈灿言说,“不管是在我的诺丽果种植园还是在我们侨团开展扶贫活动的村落,当地人几乎都知道‘一带一路’,见到我们还会竖起大拇指说‘Chinese good(中国人很好)’!”
“如今,很多斐济人会主动用中文‘你好’来打招呼了。”陈灿言说,“我们经常在当地社区做公益活动,还会学唱斐济歌曲,学跳当地传统舞蹈。我们也教当地年轻人说中文,传播中国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大家的心自然而然就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