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演化中的一次能级跃升,彰显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动力引擎。 |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圳特区报发表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基地研究员刘文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铃位置吧,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演化中的一次能级跃升,彰显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动力引擎,锚定了推动经济新发展的主导力量,指明了构筑竞争新优势的主攻方向,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能级跃升的生产力
文章称,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最革命的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发展生产力以全新的内涵,指出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
在当前中国经济走到了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意义重大且深远,体现了我们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被誉为“中国奇迹”。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不能再一味地追求速度“快”,而要转向质量“好”。
对经济发展质量“好”的追求,使得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发挥创新驱动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促进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重中之重。所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代表了社会生产力演化中的一次巨大跃升。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生产力
文章指出,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生根本跃升、生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科学技术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大跃升,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意想不到的奇迹。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技术,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这些革命性技术引领的宏大变革性力量,改变了人类对于资源、动力、材料和信息等基础要素的利用方式,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颠覆了已有的生产方式,重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可见,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推动“旧质生产力”的瓦解和“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的动力,都会引起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大转换。当今世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的“质态”将会被重塑。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三大变革”中,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是目标和结果,动力变革则是抓手和关键。唯有实现动力变革,才能推动质量优化和效率提升,而动力变革的实质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能级跃迁。
那如何实现动力变革呢?除了科技创新别无他路。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科技创新之所以有助于发展动力转换,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是因为科技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进一步说,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之“新”源自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