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科普处处有为,大有作为。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历镇的竹荪种植业远近闻名,这里面有科普工作者的功劳。“土专家”高允旺破解了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为山区农民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子。看到菇农缺乏种植技术,他又当起科技特派员,开办“产销科普超市”,组建农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像高允旺一样,广大科技特派员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激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科普服务和科技培训成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连心桥”。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杜兆江发起成立西安市中心医院眼健康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边义诊,一边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中国科学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双碳”科普成为其中重要内容;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依托“中国天眼”建起特色天文小镇,热爱天文、崇尚科学的访客纷至沓来……
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个全国科普日应运而生,至今各地已累计举办活动40多万场次。
丰富科普供给、创新传播方式,为更多人打开科学大门
“在学校里,听课的是几十、几百人;在网上,听众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借助互联网,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传播海洋知识的好方法。
两年前,汪品先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开通科普账号。他的讲解妙趣横生、深入浅出,迅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粉丝数超过170万,最多的一期视频播放量超过400万。
直面数字化浪潮,新时代科普信息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驱动传播方式创新,让科学知识走入生活。
传播渠道更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平台已发布原创科普视频2.96万个、科普图文23.22万篇,逐步打造为重要的科学传播品牌和科普资源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