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服装纺织业如何“锦上添花”
http://www.CRNTT.com   2023-09-08 09:04:18


  中评社北京9月8日电/2023大连时装周近日开幕,持续至9月7日。本季时装周集“秀、展、会”于一体,设时尚发布、高峰论坛、商业联动、时尚评选四大板块。9月2日,2023大连时装周唯一分会场——大连市普兰店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分别授予“中国服装智能制造名城”及“辽宁省服装定制名城”牌匾。一时间,服装纺织行业频频登上“热搜”,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焦点。
  
  服装纺织行业属于我国传统制造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老百姓而言,服装纺织行业是与穿衣直接相关的产业,是重要的民生行业,纺织品服装更是居民重要的消费品。高质量发展服装纺织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增强居民消费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中,今年上半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的零售额增速达到12.8%。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方面,我国服装纺织企业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定位,生产出富有特色的产品,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
  
  不过,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依然存在着产业集聚效应不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识别度不高等瓶颈。为此,应不断提高产业化、智慧化、个性化、品牌化水平,锦上添花,推动服装纺织产业发展更加现代化。
  
  一是努力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要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服装纺织领域的强市县除了打造集研发、运营、生产、印染等于一体的专业化基地外,还应打造较强行业属性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原创设计、时尚品位、需求研究、互联网电商、跨境电商、行业研讨、展厅展会、新闻资讯等于一体的服装纺织产业服务平台。这不仅可以吸引服装企业在这一综合平台实现现货面辅料一站式采购,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影棚、模特培训中心、时尚艺术IP授权交易中心、网络直播间等为设计师、时尚爱好者、摄影师、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一个综合性、聚集性的业务交流平台。
  
  二是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引领产业提质升级。如今,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优势、新平台。服装纺织企业应借此东风,逐步摒弃拼资源、拼速度的“面子”发展模式,更加追求“里子”发展,推进服装纺织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用智能制造的柔性生产线逐步取代传统工业化生产线。
  
  三是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服装纺织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提高原创能力方能使企业长足发展。服装企业应实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逐步探索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按需定制”生产模式,将贴牌加工、品牌代理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柔性生产、个性定制,明确品牌定位、塑造品牌个性,提高在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四是走好品牌化发展之路,提高用户黏性。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档次,提高产品品质,逐步探索一条具有自主风格的特色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化专业化管理,注重服饰产品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的融合。对于服装纺织产业而言,应围绕“科技、时尚、个性、绿色”产业定位,追求高性能、环保低碳、个性体验的品牌发展路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温济聪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