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8自2019年以来香港市民对公屋、居屋与私人住宅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变化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
尽管上面有提到长者贫困是垃圾屋现象的成因之一,但图3中53%的垃圾屋住户居于公屋的统计数字,除了因为这个群体多数由中低收入阶层组成以外,公屋整体欠佳的管理水平也与此脱不了干系。据图8可知,近4年半以来,香港市民对居屋与私人住宅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在多数时候都较公屋高。作为为公屋住户提供管理服务的主要部门——房委会的执行机构房署,早于2003年起已在公共屋邨推行“屋邨清洁扣分制”(2006年后易名为“屋邨管理扣分制”),会对囤积杂物垃圾的公屋住户进行扣分,屡次警告后仍不纠正的甚至会被收回单位,但这项制度实际操作起来却成效甚微。房署在接到其他住户投诉“垃圾屋”的情况后,虽然会跟进事件,对涉事“垃圾屋”住户进行警告;但如果该住户仍不肯改变囤物的生活习惯,房署通常也只是放任不管。尽管在一些住户的强烈投诉下,房署也会派员强行入屋进行清理,但不久之后杂物往往便再次堆积。此外,有部分垃圾屋个案虽位于公共屋邨,却在“租者置其屋”计划下被住户购买,因此其管理方式实质上与私人住宅无异,增加了垃圾屋问题的治理难度。
|